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錶情/手錶憶親情 時刻懷父恩

        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
編按:在兵馬倥傯的大時代,孩子們與一身戎裝的父親總是聚少離多,父愛化成句句叮囑,時時縈繞耳際。八月八日是父親節,《榮光雙周刊》精選四篇投稿文章及漫畫,字裡行間盡是對父親的深深思念,也提醒您別忘了大聲告訴父親:「爸爸,我愛您!」

 在人手一支智慧型手機的現代,手錶似乎已退居為可有可無的配件。但是,手錶卻是我必備的行頭,不只是為了報時,還藏著老父昔日的諄諄叮嚀。
 我的第一隻手錶是七歲生日時父親贈予的。那是一隻卡通人物史努比造型的金屬手錶,錶面有著精巧的蓋子,售價並不便宜;當時,班上同學大多戴著一隻百元塑膠手錶,我的這隻手錶已然是奢侈品,剛戴著上學,同學們見到這有蓋子的精緻手錶,都要借去把玩一番。
 「寧可早到,也不要遲到。」這是父親的工作準則,也是他極力要求我的原則,內化成手錶無聲的提醒與警示。在潛移默化之中,我也養成提早準備、提前到達的習慣,我雖不一定是最後離開辦公室的人,但通常是最早到達的那個人。
 父親自己戴的手錶,則是在臺北榮總旁向攤販買的百元手錶,沒電了就換電池,壞了再買新的,數十年如一日。對自己當省則省,是父親的人生哲學,而父親是節儉卻不小氣,例如到大陸探親時,父親不但出資修繕祖墳,更為我的姑姑、外甥等打了好幾面金牌,出手之闊綽,連母親都要叨念他兩句。
 當時父親已年將六十,闊別老家多年終於歸鄉。我難以揣想父親回到老家,重逢理該眼熟偏已陌生的原鄉景物時,心中翻攪的悸動與激動是否化作一陣嗚咽?特別是當他抖著跪在爺爺與奶奶的墳塚前時,那該是一場怎樣的團圓?是不是想像著當年在青島的情景,爺爺、奶奶穿著厚棉襖到地窖取出醃漬的醬菜與臘肉好過冬;伯伯、叔叔與父親在田埂間奔跑點燃的鞭炮爆竹聲;姑姑做著女紅針線等細活,這些塵封往事是否如舊片重播般,在父親的腦海悠悠倒轉?四十載白雲蒼狗,父親再見到爺爺王學章、奶奶孫氏一面,卻已是一坏黃土。
 每當我出國旅行前,總不忘問父親是否需要我帶什麼東西回家。但與母親羅列清單迥異,父親什麼都不要,僅對我說:「只要你平安回來就好。」我總是自作主張帶幾件L號的衣服給父親,且交給他前必剪去標價,然而父親仍是直問價錢,我總推說不貴,父親一摸,料子如此細緻,瞞不過雙手的觸感。「這東西,店裡買貴嘛!下次不要買了,力行路菜市場都有賣,比較便宜。」然後把衣物仔細摺好,放進抽屜。後來整理父親遺物,便取出好幾件我買給他的全新未穿衣物。最後,只能一件件排列在他的棺木裡,一起火化。
 他走後的次年,我奉派前往美國德州與加州出差。抽出空檔逛outlet, 雖沒忘父親的尺碼,卻無從為他再添衣物。
 加州陽光名不虛傳,對父親的層層思念,猶如穿破堆垛卷積雲、灑落地面的耀眼光芒,暖和了身心。如今我左手恆常戴隻手錶,不管錶面是走著臺灣或美國時間,我知道,父親也在看顧著我。海角天涯,錶情相隨。
 
【作者速寫】王景新,榮眷,曾獲第四十三屆國軍文藝銀像獎。
(點閱次數:665)